序号 | 作者 | 论文名称 | 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1 | 吴玉玲 | 仿拟话语表征的功能话语语法解析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2011年2期 |
2 | 苏建华 | 从归因理论的角度看大学高级英语的教学 | 中国大学教学 | 2011年2月 |
3 | 吴克炎 | 论思辨缺席与修辞发明 | 中国大学教学 | 2011年10月 |
4 | 陈煌书 |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11年8月 |
5 | 徐向英 | 贪婪的愚蠢所留下的伤疤-论斯坦贝克作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 中南大学学报 | 2011年10月 |
6 | 吴伟萍 | 梭罗作品的生态哲学思想 | 中南大学学报 | 2011年8月 |
7 | 张伟华 | 叙事策略的转变与华裔群体构建——从< 女勇士>到< 孙行者>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2011年10月 |
8 | 郑声滔 | few,little不表否定意义的场合及其翻译探究 | 福建论坛 | 2011年第4期 |
9 | 郑声滔 | 圣经中女性反面人物产生的文学典故研究 | 福建论坛 | 2010年1期 |
10 | 韩建林 | 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 《人大报刊复印材料》全文转载 | 2010.1 |
11 | 陈煌书 | 评萨拉·朱厄特笔下的动物意象及其生态观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10.6 |
12 | 罗锦生 | 从《我是传奇》看美国的生存主义文化 | 电影文学 | 2010.1 |
13 | 罗锦生 | Universalism in ?xml:namespace>America: A Religious Perspective | Bulletin, Educational Sciences Series, Petroleum-Gas University of Ploiesti,Romania, | Volume LXII, No. 1B/2010 |
14 | 胡水清 | 《在中国屏风上》的三种中国形象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 2009年8月 |
15 | 吴克炎 | 语义溯源词汇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9年5月 |
16 | 邱文生 | 思维认知与翻译---从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 | 西南交大学报 | 2009年12月 |
17 | 郑声滔 | 英语定语从句的并列法翻译 | 中国科技翻译 | 2009年5月 |
18 | 郑声滔 | 翻译的概念与文化交流 | 福建论坛 | 2009年10月 |
19 | 邱文生 |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 | 东北大学学报 | 2008年9月 |
20 | 邱文生 | 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 | 中国外语 | 2008年5月 |
21 | 吴伟萍 | 阅读策略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关系之研究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2008年2月 |
22 | 郑声滔 | 科技英语长句汉译的括号翻译法 | 中国科技翻译 | 2008年5月 |
23 | 胡郑辉 | 英语学习策略:我们该做些什么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7.9 |
24 | 蒋红红 |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 | 国外外语教学 | 2007.8 |
25 | 张传彪 | 语体翻译研究的一个误区 | 外语研究 | 2007.6 |
26 | 张传彪 | 从汉字源头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6.4 |
27 | 陈光明 | “粉丝”背后的故事 | 语文建设 | 2006.1 |
28 | 吴伊南 | 试论六级考试大纲的重新修订及其影响 | 国外外语教学 | 2005年第1期 |
29 | 刘 熠 | 《喜福会: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与解析》 | 东南大学学报 | 2005年第4期 |
30 | 李 瑾 | 雨的拟声拟态词与日语语感 | 外国语言文学 | 2005年第3期 |
31 | 徐立红 | 功能语篇分析的对释与评估 | 宁夏大学学报 | 2005.11 |
32 | 邱文生 | 语境与文化次要的传译 | 安徽大学学报 | 2004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