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欢迎您!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外国语学院 >> 科研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导姜望琪教授与部分外语系教师和研究生座谈

时间:2012-10-24 16:20:31 浏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导姜望琪教授继13日的精彩讲座之后,14日上午又与部分外语系教师和研究生座谈。这次科研座谈“干货”多,凝聚了姜教授近40年的科研经验。

    他首先指出科研的三个重要方面:1. 全面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扬长避短,搞清楚自己适合理论研究抑或实证研究;2. 科研就像堆沙堆,“下”宽厚才能确保“上”扎实。不赶时髦,不追求短平快,而要循序渐进;3. 毅力十分重要,要始终保有自信心。尽管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Success succeeds”,只要相信有成功的一天,就会真正获得成功。

    接着他回答了11人次近20个问题。当被问及“如何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时,他回答说:“原著必须反复读,寻求顿悟,但光读不够,要始终写心得。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误加以分析,就会有独创性”。他一直强调要落笔,不能等到完全想好了才落笔,因为“落笔是促动深入思考的过程,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当被问及“如何寻找创新点”时,他说这是科研的难点,要创新,就要承旧。也就是说对某个命题首先要有前期的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从新角度、新例证、新应用入手创新。然后他用自己的科研经历(读透原著----用汉语语料分析----发现问题----修正原著的观点)说明做研究不能亦步亦趋,要敢于“argue”。尽管中国人理论思辨不如西方人,但是我们善于实证研究(非严格意义的实证研究,是宽泛的),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做科研。

    这次座谈既有这类比较宏观的问题,也有一些微观的问题,比如如何获取文献等。座谈会全程体现了大师讲学深入浅出的风采,这归功于姜教授擅于应用“隐喻”,比如谈到选题要小时,就以钉铁钉为例,要小小的尖头才能深入!

 


 

相关:

热门:

科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