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欢迎您!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外国语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第八、第九工会小组开展“林语堂故居文化与科讨之旅”

时间:2014-02-24 09:49:01 浏览:

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是东西方的结合体,有着东方人学者的儒雅气质,又有西方人的开放、浪漫。他一直以其自诩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闻名于世,一辈子写了60多本书,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涵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2014112,外语系第八第九工会小组成员一行近40位老师先后走进了平和坂仔和芗城天宝,追溯这位文学巨匠生命的源头,展开了以了解林语堂生平故事和林语堂在文学和翻译上的造诣,探讨林语堂对闽南文化的贡献和研究结合林语堂的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工会活动。

上午930分左右,我们到达了位于平和坂仔的林语堂故居。潺潺流淌的花山溪旁,凤凰树下,一座“同”字形瓦木的平房——红地砖、黑瓦片,这就是复建后的平和林语堂故居。故居主体里外两间,后间有个小小的阁楼,面积不足12平方米。据说,林语堂就出生在小阁楼中。阁楼后墙有个小小的窗口,幼年的林语堂就经常从这扇窗口与青山对望。

接着老师们参观了毗邻的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林老师为我们做了风趣幽默的解说。他将林语堂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平和坂仔是他生命的源头,厦门是他人生的加油站,上海奠定了他成就的基础,北京是生命的转折点,美国是他的漂泊地,港台是他生命的终点。18951010日,林语堂在青山环绕的平和坂仔出生,排行老七,其父便给他取名“和乐”。在这里,林语堂度过了人生最初的10年。漳州西溪那秀美的山水以及记忆中那天真的童年时光和周边邻居等,都在他的生命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而家乡的高山给予林语堂的不仅仅是一些回忆,更多的是让他形成了一种“高地人生观”。

老师们坐在林语堂当年开蒙的育新学堂里,频频向馆长林老师提出问题,参加了热烈地讨论,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加深了对林语堂的生平和作品的理解和领悟。接着,全体老师在故居和文学馆前留影纪念。

下午,老师们驱车前往位于天宝五里沙林语堂纪念馆。漳州林语堂纪念馆是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于2001108日正式开馆,占地30亩。20065月,芗城区又在纪念馆边扩建了AB两幢圆楼,充当图书室和活动室。2013年始,在林语堂纪念馆周边蕉林区域规划建设主题为世界语堂 语堂故里的漳州林语堂文化园。新落成的蕉园栈道桥宛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展入青翠欲滴的万亩蕉园中,将周边的林语堂纪念馆和天宝玉尊宫庙串联起来。

老师们从玉尊宫旁的蕉园栈道入口拾阶而上。走在用高档防腐木条铺就的栈道上,心目所及,是层层叠叠的蕉林和清幽宜人的环境,令人美不胜收,真有那“闲适品读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累了,不妨抬头看看充满绿色的蕉园,感受大师朴质的‘山地人生观’”的愉悦之情大约20分钟的栈道漫步,大家来到了林语堂纪念馆。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纪念馆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形建筑,正面古色古香,环形结构却近于西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林语堂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前,安放着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老师们在珍贵的展品前,轻声细语地讨论着,真切地感受着这位文学巨匠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文化影响和冲击力。在大家还沉浸在对大师的景仰和崇拜之情的时候,却发现参观时间转眼即逝。大家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在林语堂先生的塑像前流下了珍贵的瞬间。

一天的工会活动充实而富有意义,老师们相约返回学校后展开更多的更深入的结合林语堂的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学习和探讨活动。


 

相关:

热门:

学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