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发明为乐学,
全心创新为育才
一、党员基本情况
吴克炎,闽南师大外语学院翻译与商务英语系党支部党员,男,1970年4月生,1997年10月入党,2016年晋升教授。2010、2017年各出版1部专著,2014年合作出版教材;2020年获批教育部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思维”的内涵、应用及英语思维能力量表开发研究》。2000年至今发表论文50余篇(核心8篇),正式出版物累计逾百万字。两次获漳州师院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两次获闽南师大教学成果奖,2017年教材被评为“福建省本科优秀特色教材”,2015、2017年获评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获评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2023年获评闽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
二、故事内容
吴克炎同志从教三十余载,他既是年轻同事眼中的“科研领路人”、是学生心中热情亲切的“吴氏语法掌门人”、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硕士生导师,任何一个标签都诠释着吴克炎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责任担当。
光阴流转,教育初心不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教育工作无小事。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理论大量涌现,教师必须要在教育工作中保持一颗热忱好学的心。从教以来,吴老师有早课的时候都会提早20分钟到教室早读,开办石开论坛,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他提出“把老师难倒是对老师最大的关爱,是给学生最大的荣誉”,他常常奖励“发明”好问题、好答案的学生。在他的课堂永远是活泼的,是学生们愿意去积极参与的。正如一名学生所说:“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不断地辩证思考去求知,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教以来,他两次获漳州师院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两次获闽南师大教学成果奖、2017年教材被评为“福建省本科优秀特色教材”、2015和2017年获评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获评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2023年获评闽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
潜心研究,教育“发明”不断
在他看来,外语学习中“发明”极其重要,他上学期间,就对英语老师用“这是习惯用法”解答一切难题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吴克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初心,决心不让“习惯用法”的解答继续下去。吴老师坚决反对机械记忆,他“发明”了讲故事学英语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理解识记,将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个“快乐之旅”。“在非强调的情况下,用英语输出为什么要避免重复?”针对这个问题,吴老师也给出了他的“发明”--“雅异”,很好地解释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难题,让学生们真正把握语言调适的机制,在语言输出时能够灵活应用。以此为基础,他深入英语的各个层面,很好地解释了前后缀、词语、句型有多种表达形式的事实,学生们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对英语的认知水平。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他对“英语思维”有了全新的见解,他提出了英语思维的新概念,还编制了英语思维能力量表。他的专著《英语“吴”法入门—— 以英汉语言认知比读为动力》让广大学习者受益良多,但他不满足于此,将研究拓展到“零基础的‘吴’法入门”。
勤勉奉献,教育硕果满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共产党员,吴克炎始终以“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工作精神,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诠释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积极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学院申报翻译专硕的关键节点,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了翻译硕士点申报材料的主要撰稿人和翻译硕士导师及硕士点负责人。教学之余,他也积极与年轻教师分享科研经验,并为学院师生开设了《核心论文的“心”在哪儿?》《给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语法规则看得明明白白》等10多场学术讲座;指导77名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采用“产婆术”,不断提问,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支部申报“融合赋能 提质增效”项目的过程中,他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融通中外 铸魂育人”的学术沙龙活动;在担任20翻译(1)班的班主任期间,坚持做双向翻译近3年,让学生们打下扎实基础。2023年,有2名学生同时进入“理解当代中国”口译大赛福建省赛区前10名,其中1名获全国银奖。他个人也于2010年和2017年各出版1部专著,2014年合作出版教材;2020年获批教育部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思维”的内涵、应用及英语思维能力量表开发研究》、2000年至今发表论文50余篇(核心8篇),正式出版物累计逾百万字。